平埔文化專題

南島民族的起源地

平埔文化資訊網 文/圖

凡是有親屬關係的語言(如漢語、英語、南島語),今日無論其地理分布多廣大遼闊,在當初還沒有擴散(dispersal)之前,這一群語言一定有一個共同的起源地,我們可以稱這個地方叫做「原始居留地」及「祖居地」(homeland)。到底南島民族起源地指的是什麼呢?有興趣的朋友可以按下面「南島民族起源地是什麼地方呢?」來獲得更多的資訊。

台灣的居民有漢人和南島民族兩大類。漢人的根源在中國大陸,多數來自華南。至於南島民族的根源呢?關於南島民族的來源問題,各行的學者曾經利用各種不同的證據來加以推測,從文化的、考古的、語言的證據加以推論。也有不同行的學者合作,例如考古學者與語言學者共同探討合作而成的論文。關於南島民族的起源地,目前學界尚無有一致的結論和看法,而有各家各派的學說,目前學界比較盛行的說法是「台灣是南島民族的起源地」,這是怎麼一回事呢?

南島民族起源地是什麼地方呢?

南島民族的起源地

我們在討論南島民族的起源地之前,我們必須要先瞭解到底一個民族的起源地指的是什麼樣的地方呢?

起源地(homeland)也可稱故地、故國、原居地,是指某個民族還沒有分化以前,仍屬同一民族(people),仍操同一種語言時的居住地;當時也許已分成若干部落,已有方言的差異也不一定,但大體上仍居住在同一區域,為離開主題而遷移到新居住地去。

有了上面的解釋,我們就可以知道南島民族的起源地,指的就是我們現在南島民族他們原始祖先的居住地;至於古南島民族所使用的語言,則是南島語言學家致力於重建的古南島語(Proto-Austronesian language)。族群與語言一向有緊密的關係,我們要尋找南島民族的起源地,古南島語言自然就成了一向極為有力的工具,想當然爾,古南島語是尋找南島民族的起源地中不可被忽視的重要證據。(關於南島民族起源地的進一步各家說法,請按這裡「尋找南島民族起源地—語言證據的推論」。)

尋找南島民族的起源地—語言證據的推論

語言證據的推論

台灣土著民族既然都是南島民族,台灣土著民族的來源問題也就是南島民族的來源問題,既然整個南島語族的親屬關係已經確定,古南島民應有共同的起源地。

尋找語言的起源地,可以由許多不同的證據來推測,如文化、考古、語言等方面加以推論,而有各家學說之別。我們這裡則是從語言學的觀點出發,檢討各家學說的優劣,希望能讓讀者們更為清楚南島民族起源地這個主題。

接著先讓我們來介紹是哪些語言證據,可用來追溯一個民族的起源地。

『語言最紛岐的地區就可能是該語族的起源地』

早在1916年薩皮耳(Edward Sapir in Aboriginal American Culture)在他的專刊《美洲土著文化的時代透視》(Time Perspective in Aboriginal American Culture)裡就根據語言的地理分布和分支的現象來推斷民族遷移的方向和時代。他提出這樣的概念:語言最歧異(the great linguistic differentiation)是該語族的起源地。戴恩(Dyen 1956)的「語言分布和遷移理論」一文就是進一步發揮薩皮耳的理論。他也引用了上面所舉的兩各例子來作例證和說明。最高度紛岐的地區就最可能是擴散的中心,類似這種概念在植物學界俄國植物學家法微洛夫(Vavilov 1926)也曾加以發揮,他用這種方法來推斷各種人工栽培植物的起源地。

有關南島民族的起源地,有各種不同的學說,目前較為盛行的說法是台灣是南島民族的起源地,下面我們將就南島民族起源地的各種學說來進行介紹,並且針對「台灣是南島民族起源地的學說」這個課題,特別提出來加以討論,以期讓居住在台灣的大家,對於自己所在的土地有更深的瞭解。

南島民族起源地的學說

南島民族起源地學說

台灣被認定是南島民族起源地的學說是最近的事情,早期學界推論出南島民族的起源地,都不是在台灣。先用下面的簡表讓大家對於南島民族起源地的各家學說能一目了然,對於想瞭解從語言學的觀點來檢討下面各種學說的優缺點的朋友,可按各家學說的連結點,以獲得更多的資訊。

學說(年代)

南島民族的起源地

提倡者

證據

麥克羅尼西亞學說(1947)

麥克羅尼西亞

C. E. Fox

(無)

中國學說(1952)

中國長江之南

凌純聲

根據文化的特質與古史的記載。

中南半島學說(1976)

古南島民族居住在中南半島沿海一帶的Champa、中國與越南交界處、高棉、以及沿海的鄰近地區。

柯恩(H. A. Kern)

運用語言古生物學的方法以及一些線索。

西新畿內亞學說

西新畿內亞

戴恩(Isidore Dyen)

運用語言最紛岐(the greatest linguistic differentiation)的地區就是這個民族的古代居留中心,以及語言的分布、移民學說與詞彙統計法(lexical statistics)。

葛瑞斯的學說

西部南島語

葛瑞斯(George Grace)

由考古的、陶器的、語言的證據來探討史前民族在南中國及太平洋移動的可能路線與方向,並推測發生的年代。

施得樂與馬爾克的學說

台灣

施得樂(Richard Jr. Shulter)與馬爾克(Jeffrey C. Marck)

根據語言與考古的材料以及對於材料的解釋,再加上戴恩的語言分布與遷移學說。

南島民族起源地的學說—麥克羅尼西亞

麥克羅尼西亞

C. E. Fox (1947:59)說:「古南島民族是現代波里尼西亞人的遠古祖先.....。他們來自何處我們並不知道。MacMillan Brown可能說對了,起源地在麥克羅尼西亞。後來陸沈,或被海水淹沒。這一來把他們趕向西、向南,最後向東。」這種臆測毫無根據。誠如戴恩(Dyen 1971:6)所指出麥克羅尼西亞在中太平洋,從中心地帶向外擴散,可說是這種臆測的唯一優點。奇怪的是這一類的假說居然在五十年代還會有人提出來!

南島民族起源地的學說—中國學說

中國學說

早在一九五0年凌純聲先生就從中國古書中去找東南亞各民族的來源,而在〈東南亞古文化研究發凡〉一文中就提出一個新穎而大膽的假設,提出印度尼西安文化分佈的區域,除了包括東南亞的半島和島嶼,還有中國大陸的部分,半島而至中國南部,北達淮河秦嶺,東起於海,橫過中國中部和南部,西經滇緬,而到印度的阿薩姆。

凌先生主要根據文化的特質與古史的記載,特別是第三世紀初葉三國時東吳沈瑩所著的《臨海水土志》一書的記載,來證明「台灣土著民族與古代閩越人是同一文化系統的民族」,即台灣土著並不是新入的馬來系,而是在古代與原來廣義的苗族同一民族居於中國大陸長江之南,屬於同系的越濮(或越獠)民族,今稱之印度尼西安或馬來族。

如果凌先生的說法能得到充分的證明,這對中國人來說是一件很值得興奮的事。事實上,國內已有不少人引用他的說法,並且奉為定論。可惜的是,如果從純學術的立場來討論這件事,就會發現一些疑點,有待澄清。

第一、文化很容易移借,有一些相同文化特質未必就能證明是同一民族。民族、文化、語言三者的關係往往很複雜,並不是單純的一對一關係。

第二、在凌先生所界定的大東亞區域內,包含有許多不同的民族與語系:南亞語族(Austro-Asiatic)、南島語族、漢藏緬語、傣族、Kadai(含黎族)等等。在中國西南邊境與越南、緬甸、高棉、寮國、泰國等地,有極度複雜的總族與及紛岐的語言。凌先生把他們都泛稱為「東南亞古文化的民族」或稱「越獠文化」。但我們都知道台灣土著民族都只是簡單的南島民族。

第三、斷言中國古史所載的百越就是南島民族,為什麼就不是南亞民族?或甚至今之越南人或其他種族?他並沒有提出任何考古的、體質的、或語言的證據,實在很難令人完全信服。

第四、斷定「台灣土著民族在遠古來自中國大陸」與「整個的原馬來族是由亞洲大陸南遷至南海群島」是兩回事。

凌先生學說的一個優點就是從中國東南部沿海一帶遷移到台灣遠比從其他地方(包括中南半島、新畿內亞等地)近得多、容易得多。假如真如凌先生所說的台灣土著民族「在古代居於中國長江之南」,那麼來自中國的南島民族至少應有一部份遷移到台灣以外的島嶼,如菲律賓、印尼等地,或者有一部份台灣土著民族來自中國以外的亞洲大陸,這幾種可能性,而不會湊巧剛好全體台灣土著民族都來自中國那麼單純。

南島民族起源地的學說—中南半島學說

中南半島學說

柯恩於一八八九年以荷蘭文發表的〈斷定馬來亞波利尼西亞民族起源地的語言學證據〉一文就是使用語言古生物學的方法。柯恩在此文指出要研究起源地,可以從植物群及動物群找到地區的證據,尤其限在某種氣候範圍內才能找到的植物群與動物群。他比較了遍佈各地區的一百多種南島語言,擬測所得的古南島字源中包括甘蔗、椰子、香蕉、竹子(四種竹子)、籐(蘆葦)這一類的植物,都是熱帶的植物,因此他推斷古南島民族的故居(或起源地)應在熱帶地區,不僅住的地方靠海,而且是一個航海民族,這也是這個民族散居住在這麼個廣大區域的一個重要因素。這一類的詞彙包括船、帆、船槳等等。

這一切的證據都指向把古南島民族的起源地擱在熱帶地區,而且在海邊,因此我們若可以得到初步的結論:南島民族起源地若不在印尼就在中南半島的東岸,最北到中國的南疆,在北回歸線以南;最南部會超過爪哇,大約南緯八度。

根據以上的證據,要把範圍再縮小就很困難了,因為中南半島與群島的氣候、植物、動物都相當一致。古南島民族的起源地乃在中南半島的東岸,或者群島中的一個島。我們是否可以找到別的證據來把範圍縮小呢?南島民族普遍的有一個慣用的相對方向的語詞:「向海」(PAN*laHud)與「內陸」(或「高地」PAN *Daya),這一定是史前時代的慣用語,使用這種語言的民族自然居住在沿海的陸地,一邊靠海,另一邊應有相當遼闊的幅員,而不像在四面都有海的島嶼。誠然,像婆羅洲那樣一個大島嶼跟一個洲不易分辨,因此婆羅洲也有可能是南島民族的起源地。這種假設很難成立,因為我們很難解釋為什麼這麼廣大而又肥沃的土地竟然人口稀少。

何以古南島民族不先佔用與開拓這一大片領土,而要成群結隊地到別的地方去住?關於這一點,一定得有外來的壓力,才會使他們遷離故地。最簡單的答案是,古南島民族被比他們強大的民族逐步逐退因而放棄他們的土地他去。如果我們再進一步考慮這一現象:有許多南島詞彙移借到沒有親屬關係的中南半島的語言,高棉、越南、暹羅等語言,這不像是現今留在亞洲大陸上的南島語言所能解釋的現象。總結以上種種證據,我們可以得到最後的結論:古南島民族大概居住在Champa、中國與越南交界處、高棉、以及沿海的鄰近地區。

南島民族起源地的學說—西新畿內亞學說

西新畿內亞學說

戴恩(Isidore Dyen)運用了薩皮耳(1916)提出的這個觀念「語言最紛岐(the greatest linguistic differentiation)的地區就是這個民族的古代居留中心。」,除了這個觀念在他的一篇論文〈語言分佈與遷移學說〉加以發揮,他也應用同樣的方法來推論南島民族的起源地。

戴恩一九六五年出版了一部專刊《南島語言的詞彙統計分類》,之中他以蘇瓦迪士(Swadesh)所擬定的兩百個基本詞彙,去掉四個不合適的單字:雪、冰、冰凍、那個,還剩下一百九十六個。但有些語言的字表不全,所以每種語言只能比較一百五十個或多一些的單字。他收集到三百七十一個字表。比較研究的結果,他發現有三個地區語言最紛岐:(一)新畿內亞—美拉尼西亞(二)台灣,(三)蘇門答臘及沿其西岸的島嶼。這三個地區的語言同源詞百分比率最低。其中尤以新畿內亞—美拉尼西亞語言總數最多,而台灣及蘇門答臘兩區的語言數卻相當少。新畿內亞—美拉尼西亞語言總數如此之多,計算錯誤的機會也最少,因此詞彙統計法的證據指向這個地區語言最紛岐,也可能就是南島民族的起源地(Dyen 1971:13)。

他進一步指出,許多學者(如Milke、Grace)都深信:東新畿內亞與美拉尼西亞的語言都是屬於一個大支系,也就是東部南島語支系的一部份。因為東部南島語有一些共同的語音變化,如清濁塞音對比的消失。這一來,語言最紛岐的地區只有西新畿內亞及其附近的地區,因此起源地也就是那一區。

如果以一些共同的語音演變作為語言分類的根據,那麼台灣地區以外的南島語言都有共同的語音演變:*t與*C的合併,*n與*N的合併等等,所有這些語言就自成一個支系,可以叫做「台灣區外的古南島」(Proto-Extra-Formosan)。台灣的語言系統仍維持著一種較為紛岐的狀況,若由這個語音演變的證據來看,台灣也很可能是南島民族的起源地了(Dyen 1971:14)

然後,戴恩(1964)曾指出,台灣南島語言也有一些共同的特徵,來證明台灣的南島語言並非是這三者中最紛岐的。其中一項就是有共同的詞彙,是台灣以外的南島語所沒有的,包括含有以下意義的三十七個單字:羽毛、大、血、雲、拉、唱、舌、年、昨天、二十、猴、穿山甲、蜜蜂、鬼、竹、松、語言、香蕉、葉、蕃薯、數、祖父、月、近、無、雪、雷、尿、眼、鹽、正確、肝、新、腐朽、陽具、一些、洗。通常有這一類意義的詞彙不大會是借字,台灣南島語言有這一群的同源詞,似乎足可證明台灣南島語言自成一個支系了,可以叫做古台灣南島語(Proto-Formosan)。由此來看,台灣則較為不可能是古南島民族的起源地了。

南島民族起源地的學說—葛瑞斯的學說

葛瑞斯的學說

達爾(Dahl 1973:123)提到起源地的問題有待語言學與考古學的合作才能解決。最早對這個問題表現科際合作的是Chang、Grace與Solheim II(1964)合寫的論文。後來又有Shutler Jr. and Marck(1975)的一篇合作論文。前者是由三個角度(考古的、陶器的、語言的)來探討史前民族在南中國及太平洋移動的可能路線與方向,並推測發生的年代。後者是試圖把語言與考古兩方面的證據聯接起來,由古南島民族所攜帶種植過的植物遺跡來推測他們在東南亞及太平洋的島嶼的遷移方向。

葛瑞斯(1964:361)劈頭就說,語言學還沒有確定絕對年代的技術。到目前為止,已有的證據來推算年代的只有「詞彙統計年代法」(Lexicostatistical glottochronology)。只要有幾個絕對年代作為基準點(reference points),我們再使用傳統的比較方法來決定一些相對的年代,這就可以解決語言分類(subgrouping)的問題。

葛瑞斯(1964:365~66)指出,根據戴恩的研究顯示:美拉尼西亞是南島語族最紛岐的地區,因此起源可能在此,然而根據葛氏與Milke的研究,美拉尼西亞、玻利尼西亞、麥克羅尼西亞(除去Palauan語與Chamorro語)可能同屬南島語族的一個分支。葛氏的這個觀點主要是根據田樸夫(Dempwolff 1934-38)的比較研究,同時也與田氏的立場相符合。東部南島語言有共同的音韻變化及語法結構。因此,南島民族的起源地應在西部,而不在東部。起源地應在西部的另一個證明是:南島語族跟東南亞的Thai-Kadai語言群有親屬關係(根據Benedict 1942)。

南島民族起源地的學說—施得樂與馬爾克的學說

施得樂與馬爾克的學說

施得樂(Shutler)與馬爾克(Marck)於一九七五年發表論文〈On the Dispersal of the Austronesian Horticulturalists〉,在南島語族的親屬關係上採取了卞尼德(Paul Benedict)的學說:(一)肯定南島語族的與Kadai語族(包括海南島的黎語、大陸上的Kelao等等語言)像傣語群的親屬關係,(二)以上三個語群的共同起源地在中國南部這個觀點「似無辯駁的餘地」(引卞尼德語)。此外,根據瓊斯的評論指出:傣語群的分佈以在雲南省的最為紛岐。換言之,雲南可能就是傣族的起源地。

之後根據若干語言與考古的材料以及對於這些材料的解釋,再加上戴恩的語言分佈與遷移學說,施氏與馬氏(Shutler and Marck 1975:97-98)得到以下的結論:傣、Kadai、南島的共同母語的起源地在亞洲南部,即華南與中南半島北部一帶,大約西元前一萬年。這三個語群的共同母語社會(proto community)可以跟貿平與繩紋陶文化連起來。西元前九千年之後從母語分裂的一支,即古南島民族,可能就以遷移到台灣來。古南島民族的起源地有三種可能:(一)台灣,(二)南洋群島,(三)其他地方(例如華南)。他們認為以台灣為南島民族的起源地為較好,理由有二:(一)台灣燒山林開墾的時代最早而且有繩紋陶文化的傳統,(二)離大陸傣與Kadai與區最近。如果起源地不在台灣,那就難以解釋為什麼這裡很早就有園藝。總而言之,根據考古的證據,南島語最紛岐的地區以及地理上最接近相關(有親屬關係)的語言區,這三者都顯示台灣南島民族起源地的最佳選擇。這雖不是絕對的,卻是最佳的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