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埔文化專題

大肚番王傳奇

平埔文化資訊網 文/圖

「大肚…昔有番長」

台灣番社地圖

康熙六十一年(1722)出任巡臺御史的黃叔璥在他的《臺海使槎錄》一書中,有這樣的記載:「大肚山形,遠望如百雉高城,昔有番長名大眉。」雖然寥寥數語卻說明十七世紀台灣中部有個超部落的王國。

荷蘭人來台之後於一六三八年為了讓南北通路安全,以及想要平定西部平原的原住民,讓這些村落歸順,從中國海盜得到情報,在中部馬芝遴地區,也就是今天彰化福興鄉一帶與淡水之間有二十二個村社,其中十八村社是由叫做Quataong的領袖所統轄。

大肚王國是存在的,只是被我們遺忘。

一九九0年代研究台灣歷史的學者,在重新閱讀荷蘭檔案,終於讓我們對這個被遺忘的臺灣中部原住民王國有較深的認識,你對她的瞭解有多少呢?

大肚番王干仔轄(Camachat)

「干仔轄(Camachat)」是什麼?

大肚番王的首領一直以Camachat為名,其所轄村社的代表也有叫Camachat,在清朝的土地文書中也有干仔轄、干馬轄、干仔旱等名稱,干仔轄(Camachat)或許是中部平埔部族之姓吧!

干仔轄(Camachat)也是大肚番王(Quataong)所轄村社共同使用的語言名稱,在荷蘭東印度公司平定西部平原之後,於1646年2月的北部集會中,首先由牧師補Hans Olhoff用新港語發言,然後其他的通譯以二種原住民語-?- Favorlang語和Camachat語,也就是Quataong話分別翻譯給大家聽,以傳達東印度公司的意志,其後的集會也是如此。

干仔轄的契字

大肚王國的領域

大肚番王統轄地區圖
大肚(Quataong)番王所統轄的村社在哪裡?又有多廣呢?

大肚番王所轄村社在鼎盛時期有二十七個村社,後來脫離了十個村社,這十個村落約在今大安溪南岸一帶,因而他的活動領域範圍南端約到鹿港,北方則可至桃園以南之地。

大肚番王長期直接統轄之地則維持十五、十八個村社,主要是今天大肚溪上中下游的流域,大約是大甲溪北岸的台中縣后里鄉之南至大肚溪流域,這個地區含括今天的台中縣南、彰化縣北,以及南投縣部分,至於其族群除了Papora之外,尚包括Babuza、Hoanya以及Pazehhe,因此可以說是跨族群的統治關係。

大肚番王所轄村社表

村社名 ( Dorp )

清文獻中的番社名

今天的大致地點

族別

資料來源及備註

1.*Bodor

水裏社

臺中縣龍井鄉

Papora

標有" * " 號者, 均來自臺灣城日記, Kasteel Zeelandia , II , KA1660 , VOC1158 , fol.1664

2.*Darida Noort ( Dorida Amicien )

大肚北社

臺中縣大肚鄉

3.*Darida in't Midden ( Dorida Babat )

大肚中社

4.*Darida Suyt ( Dorida Mato )

大肚南社

5.Salach

沙轆社

臺中縣沙鹿鎮

據D.Wright,及Kasteel Zeelandia,I,此兩社在1645年已脫離Quata 王的統轄.

6.Goema

牛罵社

臺中縣清水鎮

7.Deredonsel

?

?

據D. Wright , 依文脈此社仍為Papora 族 , 亦於1645年脫離統轄.

8.*Assocq

阿束社

彰化市北區, 大肚溪南岸

Babuza

 

9.*Abouangh oost ( Aboan Tarranoggan )

斗尾龍岸番岸?大社主幹

原應係住於臺中縣后里, 即大甲溪北岸 , 後南移至潭子, 豊原 , 神崗一帶.

Pazehhe

Kasteel Zeelandia , II , KA1062 , VOC1160.fol . 300 Tarranoggan 村社 , 據荷蘭時代戶口表 , 戶數一百二十餘 , 人口六百餘 , 為中部各村社之冠 .

10.*Abouangh West ( Aboan Auran )

阿蘭番烏牛欄社

[ 阿蘭番近斗尾龍岸] , 分佈地點大致同上 .

11.*Babosacq

猫霧社

臺中市一帶

Babuza

 

12.*Baberiang ( Bobarien )

?

臺中縣南部與彰化縣東北部一帶?

Babuza ? Hoanya ?

Kasteel Zeelandia , II , KA1062 , VOC1160.fol . 300 ; Maart 1647 . VOC1164 , fol .561 . 此兩資料均載Bobarien 在 Salach , Goema 與 Tauocol 之間 , 故作出此推測 .

13.*Tosach ( Tausa Bata )

北投社

南投縣草屯鎮

 

Kasteel Zeelandia , II , KA1062 , VOC1160 , fol . 298 .

14.*Baroch (Kakar Baroch )

猫羅社

彰化縣芬園鄉

Hoanya

Kasteel Zeelandia , II , KA1062 , VOC1160 , fol . 298 .又據同資料的KA1060 , VOC1158 , fol . 683 . 謂此三村社均稱Kakar . 按Kakar 的發音 , 接近臺中縣烏日鄉的喀哩 ( Khe'h-L'u ) , 故我推測此三村社地點如左. 亦請參見洪敏麟 , 臺灣舊地名沿革, 二冊, 下 , 頁131

15.*Sackatey ( Katar Sakaly )

?

約在臺中縣南部及彰化縣東, 東北部 , 及南投縣部份地區.

16.*Tachabeu (Kakar Tachabou )

?

17.*Dosck Noort ( Tausa Talakey )

萬六斗社? ( 大里杙 )

臺中縣大里鄉, 霧峰鄉及連接南縣一帶

Kasteel Zeelandia , II , KA1062 , VOC1160 , fol . 299 . 按 Tausa Talakely 的 Talakey 音似大里杙 ( Tailikhit ) . 且又居南投社的北方 , 故我如此判斷.

18.*Dosack oost ( Tansa Mato )

南投社

南投縣草屯鎮

~~~~~~

資料來源:翁佳音,〈被遺忘的臺灣原住民〉,《臺灣風物》42:4,1992,P178。

~~~表格~~~

村 落 名

1647年

1648年

1650年

1654年

1655年

1656年

Bodor

水裡(龍井)

122(24)

118(22)

121(23)

101(20)

104(19)

102(20)

Dorida amicien

北Dorida(舊稱)

105(26)

108(27)

97(25)

98(27)

110(25)

107(25)

Dorida babat

中Dorida(舊稱)

83(16)

97(19)

84(18)

67(18)

50(15)

67(16)

Dorida mato , Camachat

南Dorida(舊稱)

169(52)

156(49)

155(47)

170(50)

156(47)

16(43)

Assocq

阿束

237(51)

282(53)

263(55)

275(58)

283(59)

287(59)

Abouan tarranogan

東Abouan(舊稱)

463(94)

526(125)

604(124)

630(113)

639(114)

635(113)

Abouan auran

西Abouan(舊稱)烏牛欄(豊原)

208(54)

170(44)

225(54)

165(41)

178(38)

210(45)

Babosacq

貓霧梀(南屯)

88(21)

95(23)

116(27)

118(18)

117(28)

116(29)

Baberiengh

?

297(57)

288(59)

291(62)

267(59)

281(60)

296(62)

Tausabato

Tosack(舊稱) VasaBatta

66(16)

63(12)

57(13)

37(12)

46(11)

70(19)

Kakar barroch

貓羅(芬園)

112(33)

147(31)

148(39)

187(41)

186(43)

191(41)

Kakar sackaley

?

159(25)

164(24)

160(33)

151(32)

147(32)

163(35)

Kakar tachabouw

?

64(17)

64(17)

與Tavocol合併

Tausa talakey

北Dosack(舊稱)南投

149(59)

265(75)

271(73)

275(76)

284(77)

253(61)

Tausa mato

東Dosack(舊稱)北投(草屯)

189(63)

197(64)

194(61)

183(56)

187(55)

155(44)

Salack

沙轆(沙鹿)

108(25)

116(25)

106(30)

111(27)

94(26)

119(29)

Gomach

牛罵(清水)

138(46)

191(62)

193(58)

231(70)

239(74)

243(74)

Tavocol

?

149(74)

246(70)

260(76)

240(83)

236(78)

247(73)

Abouan baris

樸仔蘺(朴子)

111(33)

110(32)

115(34)

111(31)

128(33)

130(33)

Abouan poaly

399(73)

399(73)

369(77)

330(65)

338(68)

327(65)

資料來源:中村孝志著,許賢瑤譯,〈荷蘭統治下位於臺灣中西部的Quataong村落〉,《臺灣風物》43:4,1993,P229。

大肚王國的歷史

荷蘭時期的台灣地圖

十七世紀期大肚番王雖統有廣大區域,然而漢人海盜也到達大肚溪一帶,番王的轄區開始遭外力入侵。

一六二四年荷蘭人領有台灣之後,最初的十年主要目標在與中國、日本貿易,並無經營全台的想法。直至一六二九年Hans Putmans任長官才改變經營方針,謀求將公司貿易網拓展至全台,因此開始與中北部的原住民有所接觸。

雖然荷蘭人在一六三八年就已經知道有大肚番王的存在,但荷蘭人並未派兵征服其所轄村社,因此直到一六四四年以前大肚番王所統轄的村社都在荷蘭人的管轄之外,成獨立之勢 。

一六四四年九月五日荷蘭上尉Piter Boon奉命率領船隻,軍人三百名以及六十名中國人以便搬運物資,遠征北部基隆、淡水,俾將這些地區納入支配,為達目的以武力征服了Camcam七個村落,以及大肚番王為首領所統轄的十五至十八個村社,大肚王國從獨立狀態開始進入半獨立狀態。

由於準備不及未能參加一六四五年三月召開的北部地方集會,Quataong及若干地區的首長於四月三日下午在見習Joost van Bergen的陪同下,抵達大員,並與東印度公司締結和琅嶠地區領主相同之條款,同意和平相處,承認地方領主之權利。其後之集會也都參加,並接受東印度公司的籐杖與賞賜,自一六四五年起公司村社承包稅表上也都有這些地區村社的紀錄,然而Quataong仍不許基督徒住在這個地區只准許其通過,至一六五九年的教會及學校視察報告書中,登記有學校及教堂的也只有鹿港與彰化二地,因此作為政教合一的教會並未度過大肚溪抵達大肚王的轄區。

鄭成功於一六六一年從荷蘭人手中取得台灣時,不像歷史文獻書籍所記載的說台灣原住民歡迎國姓爺來臨,大肚番王也抵抗鄭軍入侵,鄭軍前往屯墾取糧,因而引起激烈的抗爭,這些村落也不盡然如一般所說欲與荷蘭結盟,反而開始呈現獨立的跡象。

雍正九年、十年中部平埔族群的抗清事件中,恢復舊有番王勢力的說法仍被提出,而在這次大肚王族裔最後的大反抗失敗之後,岸里社代之統轄這些地方。

大事記

大肚番王大事記

時 間

內 容

1638年5月

據中國人及二林的居民說Goema與Tallita(均位於二林的北方)村社的居民,拿取了今年觸礁的兩艘中國船的貨物與銀錠船上的成員幾全被害,據來自Betegierem的中國人說,到與Goema居民貿易的半途中,有同樣Goema村社的王(vorst),轄管十八個村社,每村社有30,40到50家屋,一般認為,如把兩個主要村社的Goema及Tallita攻佔的話,所有其餘(的村社)就很少會反抗

1644年4月

Betgirem與淡水(Tamsuij)之間,仍有二十二村社,其中十八村社,是由叫做Quata ong的領袖所統治,其他則獨立

1644年10月

荷蘭軍隊於Quataong的土地上,遭遇到數次攻擊

1645年2月

荷蘭東印度公司派Pieter Boong 上尉率兵偕商務員北上,以開通台南至淡水的道路,並從事教化Quataongh轄村社,一月二十二日抵該地,二月十六日返回台南,征服台南至淡水間剩餘的各村社,使南北通路安全,並破壞了反抗的十三個村社

1645年4月

北部十五村社的統治者Tackamaha又名Quata ongh也列席參加南部地方會議,在與瑯王喬人,同一條件下約定服從公司,領受了服從的籐杖

1646年2月

由於Dorida Camachat(以前稱南Dorida)之首領Quataongu亦即Kamacht Aslamie 無法旅行,而由外甥持籐杖出席集會,公司給了他十匹 Cangan布,並告誡他說,明年應由舅父親自出席

1647年3月

Kamacht Aslamie 持著首長的籐杖親自出席集會,長官賜給他十八匹Cangan布

1648年3月

Kamacht Aslamie 死亡,尤其姊妹之子Camacht Maloe獲選為繼任人選,1648年3月召開的集會由外甥出席

1650年3月

由於Camachat Maloe尚年輕,由其繼父Tarraboe持籐杖出席集會,並獲准暫時持有籐杖

1651年3月

此年的集會仍由Tarraboe代替Camachat Maloe出席

1654年3月

Camachat Maloe和繼父Terroge(Tarraboe)一同出席集會,再度領受籐杖

1655年3月

Camachat Maloe未出席集會而繼父Terroge(Tarraboe)出席集會,兩人仍獲得承認,並接受三匹Cangan布,兩片煙草葉之賞賜

1656年3月

Camachat Maloe出席北部集會,繼續被承認並接受一片煙草葉的賞賜,繼父Terroge未出席,但恐因自己未出席致使Maloe的籐杖被沒收,而於同月二十六日赴大員陳情,並獲得諒解

1650s

John Struys遊記:Formosa 是個非常富庶之島,…….最富庶的地方現由Midag王所統轄

1640-50s

David Wright:第三區的領土為Keizer van Midag(King of Middag)王所轄有,位於台窩灣西北方Patientie 溪之南,這位王統治著十七個城,其中最大的稱做Middag這是王的首府籍居住的地方……Middag王從前曾管轄過二十七個城,不過其中十個已脫離,他的王國以不大,當他外出時只有一兩位隨行者,他不允許基督徒住在他的轄區,以及任何一位通譯學習(王及其人民)語言,僅准許他們可以通行而已

1661年7月

張志,黃明縱管事楊高凌削土番,大肚番阿德狗讓殺高反,成功令楊祖征之,祖與讓戰,中標槍死,其鋒甚熾,欲出援荷蘭,功復令黃安,陳瑞二鎮往征,安設伏誘戰,遂斬阿德狗讓;Darridaes 諸村以及至Taurinap諸村之民與九百名中國人作戰